数据库事务的四大特性是什么?
数据库事务的四大特性如下:
1、原子性
第一个原子性,这个是最简单的。说的是一个事物内所有操作共同组成一个原子包,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这是最基本的特性,保证了因为一些其他因素导致数据库异常,或者宕机。
2、一致性
第二一致性,这个是大家误解最深的,很多博客都喜欢用银行转账的例子来讲一直性,所谓的一致性是基于原子性。
原子性只保证了一个事物内的所有操作同一性,大家同生死,不会出现你死了,我还活着。但是,原子性并没有保证大家同一时刻一起生,一起死。计算机指令是有先后顺序的,这样就决定了一个事物的提交,会经历一个时间过程,那么如果事物提交进行到了一半,我读取了数据库,会不会读到中间结果?
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数据库事物的一致性就规定了事物提交前后,永远只可能存在事物提交前的状态和事物提交后的状态,从一个一致性的状态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而不可能出现中间的过程态。也就是说事物的执行结果是量 子化状态,而不是线性状态。
数据库提交事物会有一个过程,如果提交的时候,存在一个时间差,在提交的第一秒,一个删除过程还没完成到了第三秒才完成,会不会第一秒访问的人和第三秒访问的人得到不同的结果?出现不一致,状态的混沌?这就是一致性得保证的只会有前状态和后状态,绝不会出现中间态。
3、隔离性
事物的隔离性,基于原子性和一致性,因为事物是原子化,量子化的,所以,事物可以有多个原子包的形式并发执行,但是,每个事物互不干扰。
但是,由于多个事物可能操作同一个资源,不同的事物为了保证隔离性,会有很多锁方案,当然这是数据库的实现,他们怎么实现的,我们不必深究。
4、持久性
持久性,当一个事物提交之后,数据库状态永远的发生了改变,这个事物只要提交了,哪怕提交后宕机,他也确确实实的提交了,不会出现因为刚刚宕机了而让提交不生效,是要事物提交,他就像洗不掉的纹身,永远的固化了,除非你毁了硬盘。
数据库类型是按照什么划分的?
数据库类型是按照数据模型来划分的,数据模型(Data Model)是数据特征的抽象。
数据(Data)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模型(Model)是现实世界的抽象。(推荐学习:MySQL视频教程)
数据模型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为数据库系统的信息表示与操作提供了一个抽象的框架。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有三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
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1)数据结构:主要描述数据的类型、内容、性质以及数据间的联系等,是目标类型的集合。
目标类型是数据库的组成成分,一般可分为两类:数据类型、数据类型之间的联系。
数据类型如DBTG(数据库任务组)网状模型中的记录型、数据项,关系模型中的关系、域等。联系部分有DBTG网状模型中的系型等。数据结构是数据模型的基础,数据操作和约束都基本建立在数据结构上。不同的数据结构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约束。
2)数据操作:数据模型中数据操作主要描述在相应的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类型和操作方式。它是操作算符的集合,包括若干操作和推理规则,用以对目标类型的有效实例所组成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3)数据约束: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约束主要描述数据结构内数据间的语法、词义联系、他们之间的制约和依存关系,以及数据动态变化的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它是完整性规则的集合,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
约束条件可以按不同的原则划分为数据值的约束和数据间联系的约束;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实体约束和实体间的参照约束等。
据发展过程中产生过三种基本的数据模型,它们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这三种模型是按其数据结构而命名的。前两种采用格式化的结构。在这类结构中实体用记录型表示,而记录型抽象为图的顶点。
记录型之间的联系抽象为顶点间的连接弧。整个数据结构与图相对应。其中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网状模型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不加任何限制条件的无向图。关系模型为非格式化的结构,用单一的二维表的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关系模型,在逻辑数据类型中最常用的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